学院简介

发布者:beat365亚洲官方入口2发布时间:2023-09-21浏览次数:28726


  【学院历史

beat365亚洲官方入口是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9398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建立之初,国文系即为独立设置的系科之一。195012月改称中国语文系。19591月院系调整,兰州大学中文系部分教师和兰州艺术学院中文系全体教师并入中文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赵逵夫教授任中文系主任期间,又先后开设文秘教育、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新专业。20009月,为了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中文系与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合并,成立beat365亚洲官方入口,2008年改称文史学院。20126月,学校进行机构改革和专业调整,以中国语言文学系、秘书学系为教学主体,以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国学中心等为科研平台重新组建了beat365亚洲官方入口。

 

学科专业

beat365亚洲官方入口有“汉语言文学”与“秘书学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学院拥有硕士、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及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并获批省级教学团队。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获批省级重大研究基地,入选南京大学评选的人文类高端智库。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的直属研究所。

 

前辈学者

1942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搬迁至兰州以后,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先后在中文系和beat365亚洲官方入口任教,黎锦熙、谭戒甫、罗根泽、于赓虞、焦菊隐、李辰冬、王汝弼、李嘉言、丁易、冯国瑞、赵荫棠、徐褐夫、沈心芜、杨伯峻、郑文、匡扶、尤炳圻、彭铎、郭晋稀、唐祈、吴福熙、张文熊、支克坚、孙克恒、李鼎文、叶萌、陈涌、蹇长春、万嵩、乔先知、季成家等先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霍旭东、李树凯、胡大浚、张明廉、尹占华等先生仍然关注着学院的进步,为学院的发展献言献策。几代人辛勤耕耘,老中青薪火相传,形成了稳健求实、锐意进取的学术传统,将学院建成为独树一帜的“陇上毓苑”。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1;获得博士学位者64。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3人,省优秀拔尖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团队1个;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人,8人任国家级或省级学会会长或副会长,1人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人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甘肃省“师德标兵”,1人获第三届“明德奖”,2人获学校师德标兵、1团队获学校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以“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国学中心”“西北文化研究所”等为依托,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掘西北地域和民族文化,整理地方文献,普及国学经典,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在论文发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出版学术著作、科研教学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人大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中心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

 

学生培养

目前学院有学生1470人,其中,本科生993人(含预科生38人。研究生477人,其中硕士402人,博士75人。院风、学风朴实纯正,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学院已建成《中国古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美学》《写作》《古代汉语》《新时期文学研究》《诗经楚辞研究》《先秦诸子散文研究》《大学语文》等多门甘肃省精品课程,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体、辐射选修课程的精品课程体系。与精品课程建设相伴随,学院也及时推进教学改革。

学院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开展学生工作,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学生工作思路,包括“1234”工作机制、“五个一”中文师范生培养要求和“世纪中文·六有人才”培养工程。具体是:“1234”的工作机制,即:一个中心,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成才为中心;两个优秀群体,以“学习领跑小组”“子衿诗社”两个优秀学生群体为带动;三项工作机制,以“走进宿舍、深入学生”“紧盯课堂、沟通引导”“夯实基础、抓实常规”三项机制为抓手;四项品牌活动,以“丁香花开”古典诗词诵读、“三微”(微文学、微课、微板书)宿舍文化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术科研立项四项活动为依托。“五个一”培养要求,即: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一口普通话、一副好口才、一副好仪表。“世纪中文·六有人才”培养工程,即:胸中有志、腹中有墨、眼中有物、心中有爱、肩头有责、手中有艺。

 

办学定位

学院将高举师范教育大旗,紧密结合区域文化特点,秉持“国学基础、人文情怀、文化创新、价值引领”的办学理念,以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依托,以“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为龙头,以秘书学专业与中文专业进一步互融互通为学科改革发展要务,以师资建设为支撑,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以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为落脚点,突出经典导读,彰显国学特色,坚持科研的育人性和教学的学术性,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力争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学科。

 

  

                                    

 


Baidu
sogou